塑膠模具電鍍廠家在每個工作間都會匹配一個模具維修檢測班,或是多個班,這是為了修補生產中出現錯誤或損壞的模具使其達到標準。減少生產損失。進而減少不必要的消耗,獲得更多產出利潤。
從沖壓模具制造的整個過程來看,模具設計人員需了解沖壓工藝,需要豐富的機械結構和模具設計經驗,以預防生產時問題的發生;而模具制造則重在按圖生產并提供質量可靠的模具零件;下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模具組裝和模具維修工作了,以我的經驗看,模具設計需要經驗和預防意識,而模具的維修則更需要智慧。
要做好模具的維修工作也是不容易的,就像個醫者一樣,每一項都要注意,按步驟檢修。模具維修工程師也是一樣,不同點在于模具不是人,無法告訴你病情,而是需要你去檢查、測量、分析甚至感知,從這一點看,做一個優秀的模具維修工程師,比當個醫生更難。我們通過人的病情檢查的步驟來說明一下:
1. 產品測量-數據分析:
塑膠模具電鍍生產后檢驗收到一套有故障的模具,模具維修工程師不能僅依據QC或生產人員的數據直接進行修理,而是要對產品進行再檢查測量和分析,以防誤診,就如醫生要對化驗單進行分析一樣。
2. 模具測量-數據分析:
結合QC檢查結果和自己的測量檢查數據,得到初步的判斷。然后對模具進行分解,對照模具設計圖紙,分析測量模具的關鍵零部件尺寸,結合沖壓成型理論和模具知識,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和準確的修理對策。
3. 會診:
必要時,需要聯系有經驗的工程師或相關領域專家進行會診,以進一步明確問題的真因與對策。
4. 修理:
得到準確的對策后,再進行適當的修理,要么研磨加工,要么新規更換,就如服藥或手術一樣。
5. 記錄:
每一個患者都有一份病歷,醫生開出處方也會嚴格存檔,這是為了后期的可追溯性,對于患者的健康十分重要。塑膠模具電鍍模具維修也一樣,需要填寫完整的模具維修履歷,描述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尺寸規格與現狀,維修內容等,填寫應當具體到尺寸編號、規格與公差、零件編號、維修方法等,內容越詳細準確,越便于后期追溯。
6. 跟蹤:
現在的醫院和醫生,已經沒有對患者的預后進行跟蹤的習慣和做法了,可我們企業不一樣,塑膠模具電鍍廠家還有義務對模具的售后進行跟蹤服務,這也是工程師比醫生更值得驕傲之所在。
每一項工作,都有著相應的智慧,希望每個新入行的模具師不做庸醫,而是做一位有擔當的模具工程師。雖然,塑膠模具電鍍模具不像人一樣,能主動投醫,但是我們的模具師也能根據檢測進行維修和保養,這是每個模具師傅必備的技能。不能及時的發現模具的問題或是不能很好的維修模具就不是一個有能力的模具師傅。